信息公告
新闻动态
首届“电影与风景”电影美学国际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发布日期:2021-05-20 来源: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办公室) 点击量:

导语:在电影里,风景可以作为环境、背景常常从属于叙事,也可以是自律的,也可以是指意性的。前者构成了电影中本体性的美,后者构成了社会文化层面的多重意义指向。在类型片当中,风景有时是物质元素的,但这并不妨碍它也可以是象征和符号。在科幻、动画等类里,无论是自然风景还是人造风景,它们有较强的符号指向性,然而这并不妨碍它们给观者带来现实感、物质感的观影体验。

5月15日,“电影与风景”电影美学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行政楼四楼多功能厅举行。浙江传媒学院副校长姚争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李晋林出席此次研讨会,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北海道大学应雄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徐辉教授、西南大学刘宇清教授、武汉大学王杰泓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宇辉等15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本次研讨会,并作相关的主旨发言

据悉,本次学术研讨会分两天两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电影美学研究所和浙江传媒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电影方向承办。

会议开场由姚争致欢迎辞,他首先对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对领导和专家的莅临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此次国际会议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群策群力,繁荣中国电影研究意义重大

研讨会伊始,著名电影学者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发表了题为“生于拟像:历史的风景与坍缩”的学术报告,奠定了本次研讨会的基调和战略高度。北海道大学教授应雄对戴锦华教授的发言作出总结,他认为,从胶片到数码转型,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数码与物质真与伪的辩证关系,以历史为原型建设的横店影视城,重构了历史的想象。两位著名学者的交流,无疑成为了本次会议的最大焦点。

西南大学教授刘宇清发表了题为“中国电影里的河流作为(风景)寓言”的学术报告;北海道大学博士生龚金浪对阿巴斯电影中的“风景“与“特写”进行了文本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徐辉老师认为“重返蒙太奇”对理解风景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湖北经济学院蔡文晟老师则认为,风景应该关照的莫过于领观者至一种前巴别塔之语的状态,不可言喻的时刻北海道大学教授应雄在对比约翰·福特的“大西部”之后,聚于令戈达尔、德勒兹、朗西埃都前赴后继为此执笔的安东尼·曼的西部片,并指出其“小西部“当中的“地形-风景“的美学特征与哲学意味。中国人民大学陈涛老师以电影考古学的方式,分析了“时距、叙事与体感:早期境况电影的运动’ 风景”上海大学李奇老师关注的是‘二战’后西方影片中的’废墟’美学,论其灾难景象的记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姜宇辉从电影与哲学的跨学科视角,讲述了 “一个哈姆雷特的幽灵,在数字废墟游荡——从意识剧场到大脑电影的哲学之思”。

随后,前美国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现任英国柯克公司总裁Kees Van Oostrum 先生和德国导演Jan Schütte通过视频记录的方式,对本次会议做出了点评与分享。 Kees Van Oostrum 分享了电影与技术摄影与风景的关系任教于柏林电影电视学院的德国导演和编剧Jan Schutte谈到风景对于电影创作者风格形成的重要性。

5月16日开启了此次研讨会的第二场山西大学王飞老师关注的是日本电影中昙花一现的类型——“风景电影片武汉大学教授王杰泓聚焦电影当中动植物等细节意象,试图建立“作为一种人造风景的心象影像论;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副教授周冬莹指出,科幻电影中的几何图形,不仅是最形式化的呈现,或许更是真正思想之所在——对不可思之所思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蒋崴老师从其自身实践创作与哲学理论的双重身份与视角,分析了《让子弹飞》时空元素与文化隐喻的特征郑州大学刘洋老师将风景所带来的难以名状的感受呈现为刺激思考和表达的力量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黄也老师试图经由本雅明的游戏理论和德勒兹/加塔利的机械理论重新构建成龙电影。

述评与提问环节结束后,戴锦华教授对会议作出了总结。她对本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激动地说道:“真切说,这个会议是我出席过的含金量非常高的电影学术会议”。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深入浅出,针对电影美学展开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与学术交流,带来了一场丰富的学术盛宴。

本次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落幕。它旨在根据国内外电影学研究的诸般动向,来寻找一条更为注重电影本体研究的道路,即聚焦于电影本身的艺术表现和视听复杂性,将具体的影像元素的解析和深远的理论探讨结合起来,从审美的角度去感受电影的美和力量,以此为据展开电影学的研究,也必将对电影实践创作本身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