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浙江传媒学院主办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在我校举行。
本届论坛以“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探索”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方式召开,校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陈永斌,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州,校生命学与生命教育研究所所长何仁富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师参加线下会议。著名生命教育专家、台湾南华大学纪洁芳教授,中国陶行知学会生命教育专委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刘慧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台湾慈济大学林安梧教授,香港教育大学何荣汉、梁锦波、吴渭滨博士,广州大学胡宜安教授,澳门镜湖大学朱明霞教授,洛阳师范学院赵丹妮博士,吉林教育科学院生命与安全中心主任王野川参加线上会议。会议由刘福州主持。
陈永斌在致辞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党和国家是一场重大的考验,对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场考验,对全人类同样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其中“生命至上”被视为伟大抗疫精神的第一要义。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最好诠释,也是中华文明人命关天的道德观念的最好体现,更是中国人民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的最好印证。
他表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生命教育学会,对于推动全国生命教育的发展具有引领性和指导性作用。这次会议在我校召开,是对学校生命教育工作的高度肯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智慧碰撞,进一步推动生命教育的航船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时代,乘风破浪、扬帆远行,让生命之流奔涌不息,让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让生命之花绚丽多彩。
纪洁芳教授在代表与会专家致辞中,阐述了海峡两岸生命教育的实践历程,特别强调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生命韧性的提升,并呼吁大家在面对挫折中提升生命的人性,增加生命的弹性。
刘慧教授代表中国陶行知学会生命教育专委会致辞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让“生命”与“生命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高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生命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届会议正是对时代发展需要的有力回应。
在论坛专题报告阶段,各与会专家围绕“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新探索”这一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研讨。
欧阳康教授表示,新冠病毒引发新冠肺炎,带来人身安全、导致公共安全,进而带来经济安全、政治安全以及国家安全、人类安全,这便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根本性“生存挑战”。后疫情时代的生命教育必须坚持“人民生命中心”的核心价值,总结伟大逆行者作为“生命天使”的抗疫精神,深化对生命尤其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林安梧教授表示,后疫情时代的生命教育必须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个体生命”置于“生命共同体”中,在天地共同体、血缘共同体、社会共同体及人文共同体中安顿生命。
刘慧教授认为,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必须坚持“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的根本观念,帮助人们建立或修补被破坏了的生命联结,实现“生命挽着健康舞蹈”的理想。
胡宜安教授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生命教育的挑战,提出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应实现共同体转向、辩证思维转向、生命情感多向体验转向、病理学向人本学的方法论转向等。
梁锦波博士、朱明霞教授、赵丹妮博士、王野川主任等人,分别结合自己的生命教育实践,就各自开展的“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实践和经验作了生动报告。
何仁富教授特别提出,后疫情时代的生命教育需要唤醒潜藏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的一些重要生命意识,尤其是关于美好生活向往的“五福”生命意识,实现生命价值德行基础的“五常”生命意识,以及作为生命理想实现路径的“五伦”生命意识。
本次海峡两岸大学生命教育高峰论坛对进一步推动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作者:申静怡 吴婉菁 薛丽琼 图片作者: 王一瑄 申静怡 编辑者:方书文